-
吐鲁番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,位于新疆东部,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。以下是关于吐鲁番的一些特点:
1. "地理位置":吐鲁番地处天山山脉东端,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,是新疆的东大门。
2. "气候特点":吐鲁番被誉为“火洲”,以其极端干旱的气候而闻名。这里的夏季非常炎热,是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。
3. "历史文化":吐鲁番历史悠久,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,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著名的葡萄沟、交河故城、吐鲁番博物馆等都是游客必去的地方。
4. "葡萄和瓜果":吐鲁番是中国著名的葡萄产地,这里的葡萄品种繁多,品质优良。此外,吐鲁番的哈密瓜、香梨等水果也享有盛誉。
5. "旅游资源":吐鲁番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,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。除了葡萄沟、交河故城等著名景点外,还有火焰山、苏公塔等自然和人文景观。
6. "经济发展":吐鲁番的经济以农业为主,葡萄、瓜果等农产品是其主要产业。近年来,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第三产业也在逐步崛起。
总之,吐鲁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,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。举报 -
提到新疆吐鲁番,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吐鲁番的葡萄,可见在中国,吐鲁番的葡萄有多有名。
离开哈密市,登上兰新铁路的火车,沿着天山继续西行350多千米,就来了吐鲁番市。此地距连云港2800多千米。
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,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就有了人类活动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最早生活在吐鲁番盆地一带的是姑师人。他们建立了姑师(后称车师)国、狐胡国、小金附国、车师后城长国、车师都尉国等绿洲小国。
西汉初年,匈奴控制了西域吐鲁番,不断侵扰汉朝。汉武帝刘彻建元三年(公元前138年),派张骞出使西域,联合西域,以断匈奴的“右臂”。汉武帝元封三年(公元前108年),汉派数万骑兵,克楼兰,破姑师,从此姑师改称车师。此后汉与匈奴在车师反复作战,前前后后有五次,史称“五争车师”。终于在公元前60年,设立西域都护府,郑吉为首任都护。
汉元帝初元元年(公元前48年),在车师前国设置戊已校尉,驻交河城,掌管西域屯田事务。汉咸帝阳朔四年(公元前21年),戊已校尉移驻高昌壁(今吐鲁番市高昌故城)。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(公元25年)车师前国统一吐鲁番境内诸国。
西晋,车师前国归晋,西晋灭亡后,前凉王张骏攻占高昌。东晋太元元年(公元376年),前秦苻坚灭了前凉。此后又有后凉、西凉、北凉先后控制高昌。唐、元、明、清朝代先后治理此地。
吐鲁番是中国很热的地方,为什么会是这样呢?吐鲁番可是北纬42.91度啊,非常靠北,不应该这么热的。我觉着有两个原因,造成了吐鲁番的热。
第一、吐鲁番被称为“火洲”,是天山以东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,四面环山,夏季光照足,长达十二三个小时,年蒸发量3000多毫米。盆地西起阿拉山沟口,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,东西长245千米,北部为博格达,南部为鲁塔格山,南北宽约75千米,这样的盆地地形,非常不易散热,使盆地内异常炎热,积温非常之高。
第二、跟青藏高原隆起,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有关。因为印度板块的挤压,在距今大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,盆地北缘的博格达山急剧上升,而盆地南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较小,两山之间断裂陷落,最终形成了北高南低、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。因为塌陷,盆底艾丁湖水面,低于海平面155米,是中国最低的盆地,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,非常炎热的,约旦死海,为世界第二低地。按基本海拔常识来说,海拔每上升1千米,温度下降6摄氏度,那海拔是负的那,会不会温度升高?
有了白天温度这个条件,加上夜晚周围戈壁滩气温下降得非常快(昼夜温差可达15度左右,非常适宜多种水果糖分的积累),当然还有勤劳的人们,用天山上的雪水浇灌土地。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,吐鲁番能出产全中国最好的葡萄,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。吐鲁番葡萄产量占全疆的52.84%,是全国的五分之一。
说到吐鲁番的葡萄,不能不提葡萄沟。葡萄沟,是吐鲁番火焰山最大的一个山谷。葡萄沟全长7千米,最宽处约2千米,她像一条绿色的项链,分布在吐鲁番盆地中央。现有葡萄多达500多种,有无核白、红葡萄、黑葡萄、玫瑰香、白布瑞克等,仅无核白葡萄就有20个品种,它的含糖量可高达22%-24%。堪称“世界葡萄植物园”。
吐鲁番的葡萄当然最好是现场品尝。但因条件所限,更多的是被晾制成葡萄干(特别提醒:因糖分高,大家吃葡萄干一定要注意适量,这跟鲜葡萄可不一样)。当地夏季多风,温度高、气候干燥。在戈壁滩用土坯砌出五六米高的荫房(当地称“琼吉”),避开阳光,四壁开孔通风,约一月左右,排出多余水分,就可以制成美味葡萄干了。
大家觉得吐鲁番怎么样?是不是全国又热、又干、又甜的美丽地方。
举报 -
举报